【转载】别在人群中丢掉你的思想 By归磬

Posted on Posted in 文字936 views

        蒋勋先生在《孤独六讲》中说道:“个体的独立性应该表现在敢于跳脱大众的语言,说出怀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,而不是结局或结论。”他认为,由于群体文化对个体不知不觉的约束,一些特立独行的议题无疾而终。这让我想起发生在童年的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我很小的时候,我的曾祖父去世了。那个举行葬礼的小房间里,人头攒动,一片黑压压的悲伤。年幼的我疑惑地四处张望,发现大家都脸上都布满了泪痕水光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曾祖父去世了,你伤心吗?”有人这么问我。曾祖父去世了?我看着他黑白的笑脸,内心没有波澜。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应该很悲伤?应该像众人一样哭泣?可是我没有这样的举动。我被这样的事实吓到了,于是偷瞄了一下人群,开始努力回想与曾祖父少得可怜的回忆,想着想着,就被自己“说服”的留下了泪水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比我小的孩子在追逐嬉闹,我一边哭一边想:他们怎么可以不哭?曾祖父去世了啊,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,我们不应该觉得难过吗?

        一个才几岁的小朋友,为了融进人群的气氛里,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催眠,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。而在这件事中,大众的“语言”就是一股“你应该哭”的无形的压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大众中迷失自我,导致了这个社会很少“我”的独立存在,人们大多用“我们”作为主语发出声音。由于人群总有排斥异己成分的特点,对于某一件事,当个体声音与人群相异时,个体会不自觉感到孤立无援,感到恐慌。就像中小学的一些课堂,老师发问了却没有人举手回答。课堂鸦雀无声,这是为什么呢?人随着年龄的增长,似乎胆子越来越小,顾虑越来越多,刚开始不敢发声,之后连自己的想法都丢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都没有说话,我也不敢发表见解;大家都这样想这样做,我不敢提出怀疑。我不敢当异于这个群体的第一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小学课本中收录的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》中,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勇敢地追求真理,挑战权威。他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真理产生了怀疑,最终经过反复试验,伽利略的学生在人们的嘲讽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,用实验证实了真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对这样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,但却还一次一次削掉自身与大众相异的成分,将想法压在心底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么,在葬礼上,那个年幼的孩子不哭是错误的吗?我想不是。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去世时,他的母亲在葬礼上平静地处理一切。“悲伤和痛哭,容易进入一种共同的模式,这是妈妈不喜欢的。”余先生在《为妈妈致悼词》中写道,“妈妈拒绝一切群体化的悲伤,避免一切模式化的情感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她没有将“人们认为应该作出的行为”变成“自己应该做的事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。群体文化往往将许多行为和情感变成一种表演,一种形式。大众得出一个结论,我跟着去做就好了,不用思考的。是啊,这样好像很轻松,但如果人人都丢掉了思想,丢掉了自己,去顺应大众,这个社会真的会好吗?

        我们还是需要拥有独立的思想。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、“思想自由”,这些话都告诉我们:建立一个独立健全的人格,至关重要。而勇敢提出质疑,保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是让我们游离于人群之外,变得孤僻自矜,也不是高调地不论有没有必要都发表各种见解,而是我们作为具有思考能力的人类,不应遗弃自己的聪明才智,在想要加入社会舆论的任何一方前,应好好运行自己的大脑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大智不群,大善无帮,何惧孤步,何惧毁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别惧异样的目光,别在人群中丢掉你的思想。


        注:本文转自 http://weibo.com/ttarticle/p/show?id=2309404007969317623758,内容未做修改,送给自己。



转载标明出处:https://blog.evanxia.com/2015/09/1091